假如圆明园没有毁灭,它或许会是当今世界藏品最多、气势最宏大的艺术馆。
面积相当于5个故宫、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聚世间奇巧于一处,极尽美丽与奢华。
可惜的是,一场大火烧毁了所有,无数文物珍宝流失海外。
就在人们扼腕痛惜的时候,却有一位老人付诸了行动——他投入巨资,重新建起了一座新的圆明园。
占地7000多亩,按1:1的比例恢复了圆明园95%的建筑群,并多方搜集散落民间的文物和艺术品,努力重现这座“万园之园”昔日最繁华的模样。
他的名字,叫徐文荣。
● 徐文荣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从重建圆明园开始,他便遭遇了铺天盖地的争议和谩骂。
有人质疑他炒作,有人骂他劳民伤财,浑身沾满铜臭味,就连北京圆明园管理处也对他的重建行为坚决反对。
那么,徐文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重建圆明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因“挑粪”差点坐牢
提到徐文荣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
但如果提起拍电影的横店影视城,恐怕就家喻户晓了。
这里产出了全中国1/4的电影、1/3的电视剧、2/3的古装剧,许多我们熟悉的影视大片,《琅琊榜》《芈月传》《甄嬛传》等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 横店影视城故宫
而徐文荣,正是横店集团的创始人。
从年轻时的“挑粪工”,到一手缔造出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影视城,徐文荣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中国影视制造拔高了一个台阶,也改写了横店这个浙江小镇的命运与走向。
1935年,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东阳市北乡的一个小村庄,家里非常贫穷。
3岁那年,一家7口因战乱搬到了横店。
“妈妈和哥哥姐姐们一路轮流抱着我,抱一会歇一会儿,最后找了个货郎帮忙,把我挑进了横店。”在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时,徐文荣如此说道。
由于交不起学费,徐文荣几乎没怎么上过学,很小就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卖唐饧(一种当地的传统小吃)。父亲走在前面,年幼的徐文荣就拿着一个口袋、一杆秤,跟在后面。
饥饿,苦难,自卑,这是徐文荣对童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不过,徐文荣虽然读书少,但脑子非常灵活,童年的“游商”经历,让他过早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学会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上世纪60年代,国内物资普遍匮乏,离横店不远的山区一带急缺玉米肥料,这让徐文荣看到了商机。
他知道有一种肥料叫“马桶砂”,具有很强的肥力,而且很容易找到,那就是堆积在马桶壁上的固体结晶。
于是,他每天起大早,挨家挨户地去敲门,刮下厕所里的马桶砂,再挑去山区售卖。
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起早贪黑,翻山越岭,最终,他赚得了1200元钱。
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可是,没等这笔钱在手里捂热乎,徐文荣便被人举报了,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
“投机倒把”在当时可是重罪,很可能面临着牢狱之灾,所幸,被徐文荣帮助过的村民们纷纷赶来说情,他才逃过一劫。
对于村民们的帮助,徐文荣非常感激,他把赚来的钱一部分留作家用,其余的全都捐给了村民。
这段经历,也坚定了徐文荣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
1975年,40岁的徐文荣带领一群乡民,创办了东阳横店丝厂。
得益于当地蚕茧丰收,建厂第一年就创下了6.7万元盈利。
人们高兴坏了,很多投资者想把这笔巨款分掉,但遭到了徐文荣的极力反对。
他告诉大家,办厂赚钱就像母鸡下蛋,只有孵出更多的鸡,才能下出越来越多的蛋。
在徐文荣独特的“母鸡下蛋孵小鸡”理论指导下,这些钱被重新投入了丝厂,丝厂就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第二年盈利翻了一番,达到15万元,第三年盈利又翻了一番,达到35万元……
之后,徐文荣又将赚来的资金投入到医药、化工、磁性材料等领域,不断扩充着横店的商业版图。
他的投资理念很简单:鸡生蛋、蛋生鸡,建立一个企业,用企业获得的收入再去建立更多的企业,实现彼此支撑、互相反哺。
在徐文荣和乡民们的不断努力下,到了80年代,横店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亿元,成为浙中地区的第一个“亿元镇”。
1993年,横店集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国务院审批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
● 横店影视城广州街
时至今日,横店集团已拥有2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6家上市公司,员工5万余名,横店镇有超过一半的劳动人口都在集团内就业。
正如徐文荣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己一辈子都是农民,要做的,就是为农民办好事!”
影视界的“基建狂魔”
虽然横店集团产业庞大,但真正让横店和徐文荣“火”起来的,是横店影视城的诞生。
早在90年代初,央视筹拍《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时候,徐文荣就曾咨询过能否在横店建一个拍摄基地,但没能谈下来。
有人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在地图上都找不到横店,谁会去那儿拍电视剧?”
徐文荣没有回答什么,只在心里暗暗憋上了一股狠劲儿。
机会很快到来。
1995年12月,著名导演谢晋为庆祝香港回归,筹拍献礼大片《鸦片战争》,由于不是商业片,谢晋找了很多场地都不合适。
徐文荣听说后,当即找到谢晋,拍着胸脯保证:“外景我来给你造!别人用一年,我们就用半年,别人用半年,我们就用三个月,绝不耽误你拍摄时间!”
谢晋以为他吹牛,起初没有当真,可当谢晋第二天来详谈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炸掉了3个山头,拉来了120个工程队同时开始施工。
这种速度和魄力,让谢晋大开眼界。
● 徐文荣与谢晋导演在拍摄现场 图片来源:央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
最终,徐文荣只用了3个月,就在横店建起了一条“19世纪南粤广州街”,150余座建筑,占地319亩,官邸、民宅、妓院、赌坊、烟管、当铺等等一应俱全。
工程验收时,这位走南闯北的大导演简直难以置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横店,竟然有着这么大的能量!
《鸦片战争》在横店顺利开拍,与此同时,徐文荣和横店的事迹也在影视圈不胫而走。
● 电影《鸦片战争》剧照
第二年,大导演陈凯歌慕名前来,彼时他正在筹拍电影《荆轲刺秦王》,但要搭建主场景秦王宫,并非易事。
徐文荣听完后,当即拍板:“到横店来,我们帮你建!”
随后,横店用8个月的时间,建起了占地800亩的秦王宫系列建筑群,以及同时期的燕国王宫华阳台。
● 横店影视城秦皇宫
横店的品牌彻底打响,此后,越来越多的导演、制片人来到横店,希望徐文荣能帮着建拍摄基地,徐文荣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香港街”“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一座座拍摄基地相继开工,一批批大型摄影棚拔地而起,许多项目都是交叉平行进行。
不过,面对徐文荣大刀阔斧地投资兴建,集团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看法。
因为建设拍摄基地的投入很大,动辄花费几千万上亿的资金,而且回收周期很长,很多人担心这样下去集团会被拖垮。
徐文荣为此背负了不小的压力,但他还是决定
Source link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newsforman.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newsform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