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离婚那会儿,
为了当个好母亲,
我差点憋出了内伤
文/晏凌羊
这话我之前在任何场合都没听到过,第一次听居然就是在昨晚的这个梦里。
醒来以后,这话像化石一样印刻在我心里,我觉得它还是有三分道理的。
绝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抚育儿女(
或是边工作边抚育儿女),孩子跟父亲相处的机会比跟母亲少。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与父亲的分离焦虑”。
我小的时候,跟父亲相处的机会也很少。母亲带给我的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而父亲回家则意味着“新鲜”。
他会带来“外面的文明”以及平时在家里我见不到的东西,但我也知道他很快会出走,所以,格外珍惜与父亲的相处时光。
我现在也经常刷到一些短视频,内容讲的是——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孩子见到父亲,高兴得手舞足蹈。很多孩子像一只小狗狗一样,看到父亲朝自己走来,就高兴得原地转圈。这种欢喜,本质上就是“分离焦虑”的外化。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百分之六十(
这个比例或许更高)以上的孩子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得到的父爱浓度不足。我们过母亲节,感谢的是母亲的养育之恩,因为母亲在育儿活动过程中付出更多。
我们过父亲节,或许也有感谢父亲养育之恩的成分,但或许,也有对抗“与父亲的分离焦虑”的成分。
前者是在提醒自己“有母爱”,后者则是在提醒自己是“有爹的”。
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从事育儿工作的多是母亲;
我从未见过哪个父亲会像母亲一样,在育儿问题上时常被焦虑感折磨。
母亲们,总是轻而易举地被外界评判——她们在育儿方面的“不正确”或是“不够正确”。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时常在网上分享跟逗号相处的点点滴滴,但每次分享都会被网友们教育、苛责,无一例外。
我刚离婚那会儿,心理能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低位(
我属于“先离后疗伤”的类型)。为了把离婚(
父亲搬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差点把自己憋出了、装出了内伤。明明内心已经虚弱成一片,在孩子和父母面前我还得强颜欢笑,表现得无所畏惧、毫发无伤。在传统的观念里,这才是一个母亲“正确的做法”。
可这种扮演,加剧了我的内伤。
我后来觉得:
为什么呢?凭什么呢?我明明很不开心,但我为什么不能直白地告诉孩子“我就是不开心”,为什么我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痛哭一场?除了母亲之外,我还是一个“人”,一个受伤了会疼、难过了想哭的“人”啊!做了母亲之后,我连“人”都不是了吗?然后,某一天,我带孩子去出去晒太阳。孩子因为我没法立马满足她的要求而哭闹,我终于绷不住了,崩溃大哭。
孩子见我哭,起先被吓了一跳,但她马上意识到自己刚刚可能不对,停止了哭闹,抱来抱我,跟我说:“妈妈不哭。”
然后,我哭得更凶了。
哭完了,我再去跟不到一岁的她解释:“妈妈刚才哭,不是因为你,而是妈妈本来就不开心。”
那一场哭,看起来挺丢脸。但,在我,是情绪的释放,事后感觉极为轻松和畅快。
对孩子来说,她可能也不需要一个为了她佯装坚强的妈。
我觉得现在网上很多言论也是不停在给母亲们加码…..现实生活中带孩子的多是母亲,然后,动不动就有人觉得这个母亲、那个母亲“不正确”。
母亲们做多错多,而在育儿这件事情上完美隐身了的父亲们,则是“不做不错”。
他们不被苛求,自然也就不必承受育儿焦虑。
这样一来,母亲们“卷”成红海,父亲们躺赢。
公平吗?
最讽刺的是,对别的母亲“做得不正确”的苛求,还多是母亲们发出来的声音。放过我们吧,放过彼此吧。
因为我在这里分享的是:我有时候吼孩子,有时候会和孩子吵架又和好,很多时候没空陪孩子………我不是个完美妈妈,只是个及格妈妈。
这可能和你一样。
我还在这里分享:
逗号对学习不大自觉,她在学校里所有的表现都很中等,她哪方面都没有突出才能,很爱玩游戏、刷抖音、看电视,九岁了也不好好刷牙,还抠鼻屎吃。她可能和你的孩子一样。
然后,我在家里阅读的时候,也没见她“有样学样”打开书本阅读。
我已经够以身作则了,可我的坏毛病她学了七七八八,我的优点则几乎被她选择性无视。
就连辅导她做数学题,遇到难题,我解题瘾上来了,就自顾自钻研了起来……一抬头发现她见缝插针地偷走我手机,学着某音、某书的小姐姐们录跳舞视频。
我有时候也要愁死了,愁死了,愁,死,了。
可后来我发现,这也得看“别人”是谁。
有的人,你说什么都能秒懂;有的人,你举例子、讲道理一百遍,但不会的还是不会。
响鼓不用重锤敲。
就拿教孩子这事儿来说,我教别的孩子真没那么费劲。
相比那些孩子残疾、得病、早夭甚至自杀了的父母,我们已经很幸福了,真的很幸福了。
咱们都别太焦虑,也别要求自己回回正确。大体上过得去,孩子在我们的庇护下大体上感觉幸福,就已经很OK了。
可有些义务,本该是父亲们跟她一起去完成的。
不管在商家的促销海报还是普通人里的朋友圈里,每到妇女节、母亲节,似乎都在强化女性“买买买”的形象,大家似乎只是通过节日里对母亲偶尔的关心,来缓解自己平常不大关心母亲而形成的内疚。
我支持大家通过“买买买”这样实在的方式给母亲们过母亲节,但如果我们真的认可女性、母亲的价值,是不是可以再关注下这些问题:我们和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讴歌母亲承担的义务,但是否真正保护过母亲们的权利,尊重过母亲身为一个独立的人(
女人,而不是母亲)的价值?“母亲”作为一个“角色”真没什么问题,但一定要给母亲这个角色设置“光环”就成问题了。任何社会角色都不应该带有光环。
我真不希望母亲节使得更多的女性“被自愿”笼罩在这个光环之下接受一年一度的赞美,直到这种赞美被不断重复成一种硬性要求,达不到这种要求就被千夫所指。
而父亲们,只是站在一边看热闹。
什么时候我们能把母亲当一个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来看,当一个友人来看,你才算是真的长大了,不是“妈宝”了。
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不再给母亲设定过多的义务和“光环”,而是开始慢慢纠偏,强调权利义务的对等,或许母亲们的春天才会到来。
当然,也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它都不会到来。
但最近尝试到一款,做酱油拌饭很好吃,因为酱油味道本身比较鲜美,单独用舌头舔一下,都觉得味道不错…..就是价格….确实比普通酱油要贵点。
<section style="margin-right: 8px;margin-bottom: 0px;margin-left: 8px;outline: 0px;max-width: 100%;color: rgb(34, 34, 34);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clear: both;min-height: 1em;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text-align: left;visibility: visib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
Source link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newsforman.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newsform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