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欲扬先抑,在周一上证创出本轮下跌新低后强势反弹至3000点上方,恒生指数两个交易日(周二、周三)累计涨幅超过8%。所谓否极泰来,港股医疗板块在经历前期大幅杀跌之后,在此次反弹中表现尤为亮眼。截止至2022年11月3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指数(930965)自10月12日以来,累计上涨幅度超过15%,跟踪这一指数的港股通医药ETF(513200)区间累计涨幅约16%。
从去年高点计算,港股医药板块最大下跌幅度超过68%,集采背景下,大批优质个股估值屡创新低,港股医药成为名副其实的“价值洼地”。随着近期政策趋于缓和,医药板块逐步企稳,价值回归之路正在开启。
恒生指数自2021年2月创出阶段新高后,一路下跌至2022年10月14597点,下跌幅度超过53%,估值达到十年来最低水平,动态市盈率仅为7.5,而同期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1.4、10.4倍(比近10年历史最低估值高 20%左右),价值洼地可谓“名副其实”。
▲图1:恒生指数10年PE TTM变化
自2021年6月创出高点以来,代表港股医药板块的主要指数下跌幅度超过60%,特别是2022年以来港股医药成为暴跌重灾区,具备代表性的龙头公司股票市值低点仅为高点的1/4至1/3,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市净率跌至1.7,为2018年以来最低分位。如果说港股当前处于估值洼地,那么可以说医药板块就是港股洼地。
未来20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药产业需求增长确定性极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172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915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远远高于GDP增速。目前中国医药行业规模虽然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二,然而仅相当于第一大美国医药市场的20%,人口却是美国四倍,市场空间巨大。
医药产业同粮食一样关系到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培育和壮大本国高质量的医药企业不仅关乎民生,也关乎国家安全。医药企业需要高密度的研发投入,因此企业合理的利润水平必须得到保证。过去几年,在集采背景下,医药企业的基本面和投资者信心都受到巨大冲击,股价一落千丈。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前所未有挑战,近期我们注意到一系列利好医药公司的政策陆续推出,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政策底或已出现,未来基本面改善的预期有望为估值上行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在机构配置中进一步下行,虽然近期板块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但整体来看机构持仓仍处于底部区间。医药板块一直是机构重点配置方向,从短期基本面改善和长期逻辑来看医药板块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机构医药板块持仓比例具备较大的上行空间。
港股医药板块覆盖医药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涵盖初创型生物科技、大型药企、医药服务外包、医药流通等几大类公司,生物制药、创新器械、外包服务是港股投资核心关注板块,一大批细分龙头或行业明星公司汇聚于此。

▲图2:医药产业链概览
生物器械与创新药方面,港交所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规,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截至2021年底,通过港交所18A成功上市52家创新医药企业。香港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汇聚众多优质、潜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等均在港交所上市。除了药物研发为主的初创型公司,港股也囊括了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如启明医疗、微创机器人、心通医疗、爱康医疗等,这部分创新器械公司有望在资本市场和政策共同支持下逐步实现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
除高成长的创新类公司外,港股市场同样汇聚了一批头部制药企业,如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先声药业等。与生物科技类公司相比,大型药企具有较成熟的产品管线和完善的销售推广团队,较大规模的仿制药虽然承受了药品带量采购的冲击,但也为创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充裕的现金流。国内仿制药集采已经进入了常态化、制度化,第七批国采平均降价48%,相比之前趋于缓和,且大部分体量较大的仿制药已被纳入集采中,预计仿制药集采对头部公司的影响将逐渐消退,有望加速推动创新药物研发。
CXO(研发、生产、销售外包)无疑是医药服务业中最耀眼明星,香港市场汇集了中国CRO行业的龙头公司,如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随着全球医药企业研发需求不断提升和中国医药工程师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CXO行业不仅通过承接国际医药企业不断上升的外包需求发展壮大,同时进一步满足国内医药企业快速增长的研发需求,协助其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创新药研发工作。
中证港股通行业综合指数系列从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样本股中,按行业分类标准分别分为10个行业,再以各行业全部股票作为样本编制指数,形成中证港股通行业综合指数系列,可作为业绩评价基准,为投资者提供分析工具。HKC医药(C)指数(代码:930965)全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HKD),是中证港股通行业系列综合指数系列之一。
与A股医药板块相比,HKC医药(C)指数特色鲜明,首先表现成长空间巨大,全面覆盖港股最具成长性的生物科技板块,其次指数包含大量A股稀缺标的,成分股中A/H两地上市的证券权重仅为22%,包含众多仅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医药龙头和创新型企业,如药明生物、石药集团、金斯瑞科技等。

▲图3:港股通医药指数涵盖A股稀缺标的
HKC医药(C)指数以制药为主,涵盖医药全产业链细分环节龙头公司。指数紧跟港股医药特色,生物药及创新器械、化学制药、医药外包服务都是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
HKC医药(C)指数平均市值约252亿元,市值中位数约108亿元。重点布局市值1000亿港币以上的细分龙头和市值100-500亿港币区间的高成长性创新型医药或器械企业,追求稳定性和成长性的有机统一。
2019年以来,HKC医药(C)指数年化收益约-3.1%,年化波动率约36.8%,年化夏普比率约-0.08。
普通投资者投资港股医药面临市场环境不熟悉,板块不了解,需开通港股通权限等一系列投资门槛,HKC医药(C)指数全面覆盖港股医药板块,易方达港股通医药ETF(代码:513200)通过跟踪HKC医药综合指数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方便之门。
对港股通医药ETF(代码:513200)产品感兴趣的用户,可以扫描添加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产品详情。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Source link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newsforman.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newsform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