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7字 | 4分钟阅读
来源 | 市界(ishijie2018)文 | 董温淑
万万没想到,这个“双十一”率先跳出来搞促销的商家是特斯拉。 10月24日早间,特斯拉官网显示,在售Model Y及Model 3全系车型下调售价,降价幅度在1.4-3.7万元不等。 一位特斯拉产品专家告诉市界,特斯拉全系车型共5款车中,原售31.69万元的Model Y后轮驱动版本优惠力度显著,由于价格跌进了“30万元价格门槛”,这款车将能享受到1.11万元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2022年内提车可以享受上述优惠)。 这位产品专家称:“现在我们门店里各位同事都在接待因为降价来咨询的客户,官网目前显示Model Y提车周期是1-4周,但可以预见接下来提车周期会延长。” 从一涨再涨,到陡然降价
特斯拉将降价在业界早有传闻。从9月份开始,特斯拉接连推出的优惠措施被视为“变相降价”,目的就是为了在正式降价前进行过渡。 9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在9月16日到9月30日完成提车并选择在特斯拉店内购买保险的车主,可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10月1日,特斯拉又宣布,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车的消费者,若选择通过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车险,可通过尾款减免7000元享受保险补贴。 本轮价格调整之后,Model 3车型起售价为26.59万元,与竞品比亚迪海豹(20.98万元)、小鹏P7(23.99万元)的起售价差距有所缩小。 降价幅度最大达3.7万元的特斯拉Model Y系列起售价已经跌破30万元。 此前,Model Y后轮驱动版本起售价为31.69万元,与问界、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友商的类似车型相比,售价排名第二,仅次于蔚来ES6;降价之后,该款车型起售价为28.89万元,低于“30万元俱乐部”内的小鹏G9、蔚来ES6,且仅较比亚迪·唐EV和问界M5 EV的起售价分别高了9100元、300元。 从9月份开始的“一降再降”,让许多老特斯拉车主摸不着头脑。 毕竟,在这一轮降价之前,特斯拉的价格曾一路上涨,多个车型甚至打破了汽车消费市场“新车到手就降价”的逻辑,而成为一种有望升值的“理财产品”,甚至滋生出一门转卖特斯拉的“生意”。 比如,去年7月30日起,消费者可以以23.59万元的起售价订购Model 3后轮驱动版。而据此不到4个月的11月19日,这款车的起售价调整到了25.09万元;再过仅5天的11月24日,起售价再次上调到25.56万元;随后这款车起售价一路涨至27.99万元(也就是10月24日降价前的售价)。 而据特斯拉产品专家王晓飞介绍:“之前由于卖得过于火爆,产品供不应求,交付周期被拉长,比如Model Y就曾有过要等16到20周才能交付的历史。” 这意味着在价格低点下“期车”订单的消费者,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就能获得几万元的“浮盈”。从下订单日到提车当天,车价已几经变化,许多消费者因此选择在提车后将现车转卖,把浮盈“变现”。 今天早间开始的全系降价,意味着特斯拉“期车”炒作的生意暂时要告一段落。这也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不满。 一位8月份提车的车主称:“在疫情当下,赚钱实属不易。特斯拉从9月到10月,从变相降价到直接降价,难道不是欺骗(提前购车的)消费者吗?” 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这是“等等党”的胜利:“从去年开始观望,但是价格一路上涨让人下不去手,蹲了这么久,终于等到入手好时机。” 背靠上海工厂,特斯拉内卷友商
除了消费者,最关心特斯拉降价消息的,恐怕就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们。 据公开消息,已经有人联络比亚迪、赛力斯投资者关系部门,并询问两家公司是否也会考虑降价。 两家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均表示,目前暂时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截至下午收盘,比亚迪跌4.03%,赛力斯跌2.96%。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推出降价策略正是出于提升销售量、树立竞争优势的考虑。 洛克资本合伙人、投研部董事总经理李音临对市界分析道:“特斯拉的降价策略,是为了扭转自身在中国大陆新能源车市场销售不力的局面,从9月销售数据来看,特斯拉新车销售77613台,同比增长48.8%;但比亚迪销售191237台,同比增长173.9%;销量排在特斯拉后面的吉利、广汽、长安也实现了同比增长331%、121%、187%。这样来看,特斯拉不但明显落后于比亚迪,也存在被后续竞争对手赶超的风险。” 然而,对比亚迪、赛力斯、蔚小理等企业来说,要接下价格屠夫特斯拉的“这一刀”并不容易。 <section style="margin-bottom: 0px;outline: 0px;max-width: 100%;color: rgb(34, 34, 34);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
Source link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newsforman.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newsform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