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见证各种历史。
然而,只有进入了2022年,我们才会认识到,既有认知被接二连三地被推翻和重塑,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不禁想触摸周边的世界,感受下温度和光线,再扪心自问:
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在已经持续下跌了1年10个月的时间长度后,昨天,身在港股和美股的内地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再度迎来了暴跌。
如果不是专职投资的人,可能意识不到,反映深圳这座明星城市44年来最伟大成就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控股,股价在1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暴跌至只有原来的零头了。
在去年的2021年2月18日,腾讯控股的股价达到最高,每股758.9港币;
在昨天的2022年10月24日,盘中股价最低下探到了每股198.60港币。
只剩下最高点股价的26%了。
跌没了将近74%,接近3/4。
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促使腾讯股价如此毫无阻力地下跌的背后驱使原因,如果还不一目了然的话,那就真得太业余了。
然而,即使知道了暴跌的诱因,投资者再怎么专业,除了离场之外,还能改变什么吗?
什么也改变不了。
虽然股价还没跌完3/4,但是如果任由情势发展下去,只要再来一次风吹草动,股价继续跌,一直跌没3/4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在时代变局面前,我们除了为这家公司伤春悲秋之外,能做的就是回顾她曾经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如同唐代诗人元稹在《行宫》中所云: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腾讯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除了2018年经受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冲击外,几乎一直在创造企业经营、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股价不断上涨的奇迹。
腾讯是一家谦逊的公司,一直在低调做事、高调提升中国人网上生活的便利性,已经成为了国民级别的基础设施,和水、电、网络一样,渗透进了14亿人的生活。
如果有时光隧道的话,我们穿越回2021年初,告诉腾讯的高管人员、几万名员工、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大陆的公募基金,代表中国互联网最高成就的明星级企业:腾讯,股价即将在1年8个月后,最低时跌得只剩下1/4余,谁会相信?
他们大概只会在心里嘲笑我们:这人不是脑子进水了,就是睁眼说瞎话。
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的巨大蓝海市场、无可匹敌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文化、拥抱变化紧跟时代脉搏的经营理念、低调做事和高调回应用户诉求的产品风格……任何一条理由拿出来,都能成就一家优秀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更加难得的是,在稳健经营、高速成长的另一面,腾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创造令资本市场惊喜的财务报告。她独创的适合中国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就如同印钞机一样,在源源不断地赚取每天接近3-4亿元的利润。
所以彼时,不仅是大陆、香港的投资者,就连国际投资者,包括在华尔街有头有脸的世界级投资大师,也包括挪威、新加坡、沙特、南非等主权国家的主权投资基金,谁会相信,腾讯的股价会遭遇如此重大的劫难呢?
俱往矣。
腾讯股价的下跌,打破了太多专业投资者的固有认知,让这批拥趸从大脑里将基本价值观念教条,掏出来重新晒一晒。
在真正的时代变局面前,没有什么不可能。
所谓的护城河,说干就干了;
所谓的壁垒,脆弱得如同一张白纸。
没有任何一种资产,可以轻言穿越牛熊,永不下跌。
2
(图源:青驿网@浮云游子,版权所有)
不可讳言,正是由于腾讯控股、华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万科、比亚迪、大疆创新、迈瑞医疗在内的一大批深圳本土企业,这些年的腾飞,证明了深圳作为特区的巨大成功。
只有在深圳,才能集体诞生如此优秀的企业。
同样地,只有她们,能反哺深圳,成就深圳的美名。
只是因为有就业机会,这44年来,深圳不断地吸引内地的奋斗者、创业者、毕业生、科技人才、金融人才,来到这一片热土,使得2021年之前,深圳的人口一直处于净流入状态。
但是毫无疑问,腾讯的贡献,最大。
因为只有腾讯,是完全的互联网企业,核心员工的绝大多数,在深圳。
深圳的房价,在2019年之前上涨的基本面,就来自于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所提供的流入人口、消费能力、资本。
我们不禁大胆设想一下,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连腾讯的股价,都能跌得只剩下1/4,那支撑深圳房价上涨、维持在高位的基本面因素,一旦消失或者弱化,是否会导致房价也跌掉那么多呢?
这个设想非常大胆,也会得罪很多人。
从2020年开始,深圳的楼市就一直处于熊市下跌态势中。假如不考虑全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已经跌到了月均1800套以下,就算只考虑成交价格,也已经比最高点少了30%。
如果按照腾讯股价跌幅来参考,那么,在现价的基础上,还要再跌掉一半,50%。
当我看到这个跌幅数字以后,也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从来不敢确定地预言楼市的走势,尤其是短周期的。更不想危言耸听、制造集体焦虑。
我不敢言之凿凿地认定将来深圳房价会跌这么多,而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
我只是不得不为最极端的市场情况,做好思想准备。
如果说人口流入是最大的基本面,那么,从2022年开始人口净流出呢?
如果说深圳有这么多科技创新企业在吸引就业,那么,腾讯、华为、招商银行等无一例外遇到了寒冬,都在收缩、裁员呢?
如果说全国的资本都在往一线城市跑,那么,深圳的房价已经明显让从2017年开始买房的人在亏损了呢?
如果说深圳供应土地一直以工业、商业用地为主,那么,从2021年开始就大幅度增加住宅用地了呢?
……
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任何一个条件,只要它的出现和加强,能够作为推升资产价格上涨的催化剂,也就同样会在收缩、消失的过程中,作为逆转资产价格,甚至反噬资产的魔盒。
其实只要回溯了下历史,做一下跨国比较,我们就发现,1990年代的日本国、东京市,有着比深圳、北京、上海更强大、更坚实的理由,来维持全球最高房价的泡沫。
当时的日本人,说东京的房价,是全球最坚硬的泡沫。
然而,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了。
东京房价跌了整整30年,最低时只有1990年最高时的零头。
脚踝斩了。
将东邻之国的3代人的时代悲剧拎出来,以史为鉴,并非危言耸听。
我也相信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以及一系列政策,会比1990年代的日本好。
但是,人类能从历史上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他们从来不吸取教训。
历史的客观发展,不会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一厢情愿,为转移的。
系统越精密复杂、积累的势能越高,其冗余度就越低,能够承受的风险冲击度,就越小。
我们都已经进入2022年了,见证国外、国内的黑天鹅,实在太多了。
我只是在为自己将来的财务作规划,为应对最极端的情况,做好万全的准备。
毕竟,我家在深圳,也有一套自住房。
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充当吃瓜的看客。
别那么自信。
真的。
写在最后:
从基层农村出发,在清华大学完成研究生教育后,明哥走过13年深入商业风云、直面资本运作、驾驭浮沉股海的历程。
房价变迁、P2P网贷、瑞幸咖啡造假、长租公寓爆雷、中国银行「原油宝」、蚂蚁集团IPO、恒大爆雷……地产巨头刀尖起舞、互联网寡头纵横捭阖、资本人物掀起权谋大戏,在明哥笔下,纤毫毕现,无所遁形。
埋头赶路的上班族、披荆斩棘的创业者、商海沉浮的企业主,还是股海中杀伐决断的股民,云集而来,抱团前行。
作为领路人,我们为2300+个读者解答了人生命题,重塑了底层逻辑,在职场、资本市场、房市中助力弯道超车,改变了一批年轻家庭的财富轨迹。
明哥邀请你加入私密知识圈子:知识星球。
7大篇章:商业真相、投资入门、稳健投资、房价解析、下一代成长、人生规划、思维重构,共1000+精华文章等你垂阅,随时和明哥一对一问答。
长按上面的绿色图片,识别图中的二维码,付费加入。老用户续费自动8折。
下载知识星球App,用微信登录,使用更顺滑。
辛辣、深度的文字,见证波云诡谲的时代。
没关注?请点击,关注公众号:
Source link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newsforman.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newsforman.com.